《人民的名义》原著小说成为现象级畅销书

时间:2017-04-21 | 编辑: 晓璇 | 来源:新浪娱乐

摘要:《人民》热播带动原著大卖,周梅森长篇小说《人民的名义》文学分享会在京举行,畅谈以《人民》为代表的政治小说的文学文化特质。


爱特豆讯 自开播以来,以周梅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剧《人民的名义》受到观众热捧。该剧由周梅森担纲编剧,被业界称为“史上尺度最大的反腐剧”,获得收视口碑双丰收。在影视剧的带动下,截至4月18日,长篇小说《人民的名义》先后七印,以10天突破100万册的速度,累计发行达138.3万册,成为2017年的现象级畅销书。


4月18日下午,由北京出版集团、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作家周梅森长篇小说《人民的名义》文学分享会举行。素有“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”美誉的周梅森与文学评论家贺绍俊、白烨、胡平、解玺璋、刘琼等与会,畅谈以《人民的名义》为代表的政治小说的文学、文化特质。

他的政治小说是“中国政治的白皮书”

评论家、沈阳师大教授贺绍俊在会上提出,周梅森的小说一直和中国的政治现实紧密联系,可以看作“中国政治的白皮书”。《人民的名义》,周梅森从一个作家的角度,反省了整个官场生态,“表现了一个作家的人文情怀,一种从文人的视角建立起来的政治理想。”

评论家、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白烨指出,周梅森的作品并不纠结于事件本身,也不只写“打虎英雄传”,而是“以官员涉贪为线索,公权私用为由头,揭示权力运作中的某些畸态,官场文化的某些霉变,进而察观‘人民’名义的虚与实,拷问人性深处的恶与善。”在让人们认识现实的同时,“反观人生,反思人性,反求诸己,”才是《人民的名义》真正的价值所在。

周梅森自称“文学的在场主义者”

评论家解玺璋在分享会上区分了古已有之的“官场小说”和现代的“政治小说”的概念。解玺璋认为,“官场小说”是一种炫耀式的、猎奇式的表达,而“政治小说”是对政治生态的严肃思考和认知。

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,中国当代文学界充满了写个人内心的小说,新世纪以后,文学愈来愈在现实面前退却,不再站在社会前沿,不再回应现实问题,“回到内心”、“回到文学本身”甚至成了整个文学界的一种托词。而在解玺璋看来,不管文学还是戏剧,都有它不可回避的政治责任。

周梅森则表示,《人民的名义》是他暌违十年厚积勃发之作。

他声言自己是一个“文学的在场主义者”,周梅森告诉记者,面对剧烈变革的时代,巴尔扎克写出不可逾越的《人间喜剧》,而中国的当代作家,亦需要有巴尔扎克直击当下的批判精神。

“一个伟大的时代,需要有一部分作家站在社会的前面。一个国家、一个民族,如果在它崛起的过程中,文学总不在场,总是站在圈子外面,那它会与人民越来越远。”周梅森说。


免责声明: 文章如果来源是转载,内容的真实性未经核实,与爱特豆无关。如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、文字的真实性、完整性、及时性有误,请联系本站做编辑和删除处理,文章仅作参考。

关注爱特豆:
扫描下载APP
发布活动、参加活动,
影视类活动抢票神器!
关注订阅号
随时查看影视最新资讯
权威,及时,有情怀!
相关文章:
评论一下

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: 010-57205690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:kefu@itedou.com

关于我们 | 广告服务 | 联系我们 | 招聘信息 | 注册入口 | APP下载 | 寻求报道

Copyright © 2015-2019 爱特豆 Corporation, All Rights Reserved

北京爱特豆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   京ICP备15044288号-2